的得正候搅局,来者世界是时
这两天Layer2圈子里都在讨论一件事:Blast这个新玩家只用了48小时就吸金20亿美元TVL,让整个市场都坐不住了。说实话,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也惊掉了下巴——沉寂了这么久的Layer2市场,终于来了一条真正的"鲶鱼"。 过去一年我观察Layer2市场最大的感受就是:大家都在闭门造车。L2beat上的60多个项目,整天不是在争论OP-Rollup和ZK-Rollup的技术路线,就是在比拼TPS数字。Starknet开源了Prover组件,Scroll号称EVM等效性最强,zkSync搞账户抽象...技术叙事一个比一个宏大,但打开钱包一看,实际用的人就那么点。 这让我想起2017年的公链大战,当时也是各种百万TPS的口号满天飞。现在看来,Layer2似乎正在重蹈覆辙——太过沉迷于技术竞赛,反而忘了扩容的初心是要让更多人能用上区块链。 Arbitrum和Optimism这两个老牌选手确实积累了不少生态项目,但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它们的TVL增长曲线在发币后几乎走平了。这说明什么?现有的DeFi应用已经带不动Layer2的增长了。 我经常在想,Layer2最大的优势明明是gas费低、体验流畅,按理说应该吸引大量普通用户才对。但现实是,这里仍然是矿工、科学家和机构玩家的游乐场。普通用户根本分不清ZK-Rollup和OP-Rollup的区别,他们只关心:这个东西用起来方不方便?安不安全? 更讽刺的是,当初大家诟病的Sequencer中心化问题,现在居然被各种"Stack战略"合理化成了行业标准。这不就是典型的"屠龙少年终成恶龙"吗? 说回Blast,虽然它的空投激励模式确实有点"简单粗暴",但这种"搅局"正是Layer2市场迫切需要的。就像早期的Uniswap用流动性挖矿打破了DEX的僵局一样,Blast的出现至少带来了三点改变: 首先,它撕下了Layer2"技术至上"的遮羞布——用户根本不在乎你用的是什么Rollup方案,他们只关心收益。 其次,它可能会倒逼其他Layer2项目加速发币。毕竟现在市场流动性就那么多,Blast吸走一大块,其他项目只能跟进。 最重要的是,这次"搅局"可能会加速行业洗牌。那些只会讲故事的项目很快就会被淘汰,真正有价值的Layer2才能活下来。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者,我觉得Blast就像一剂猛药。虽然味道有点冲,但对症下药才能治病。Layer2市场需要的不是什么"技术圣杯",而是一个让普通用户愿意使用的理由。从这个角度看,Blast来得正是时候。技术内卷下的虚假繁荣
生态困局:DeFi三驾马车拉不动增长
Blast的启示:市场需要新鲜血液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观察:降息预期的博弈与币市震荡
- 网易区块链再获殊荣!数字指纹技术斩获浙江数字贸易创新大奖
- Port3的社交挖矿革命:为何顶级风投都为之疯狂?
- 区块链界的奥林匹克:Blockchain Life 2023点燃加密市场新希望
- 区块链创业者必看:如何破解虚拟货币洗钱这个烫手山芋?
- 香港Fintech黑马BNBC:用技术重构金融生态
- 从网络热梗到元宇宙新贵:Floki的华丽转身之路
- 加密货币双子星:比特币与以太坊的爱恨情仇
- 重磅!FBPay成功拿下香港牌照,Web3金融新篇章即将开启
- 法国加密货币税收全景:创新沃土还是监管迷宫?
- 供应链遇上NFT: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发生
- 意图经济:区块链世界的下一场革命
- AI与Web3:一场打工人与算法的生存博弈
- NFT监管困局:英国正走在一条危险的路上?
- 重新思考自主世界:比特币和以太坊算不算?
- 柴犬币SHIB背后的神秘力量:鲸鱼玩家如何左右市场走向?
- 9月12日BTC/ETH合约:跌宕起伏中的交易机会
- 2023年加密货币三雄争霸:TRX、ARB、ELDG谁能笑到最后?
- 市场风向突变?深度解析当前加密货币走势
- 逆势突围:Tron如何在寒冬中绽放异彩
- 搜索
-